山东自考网 | 网站为考生提供山东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为准。
| |
微信订阅

山东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招生咨询08:00-24:00

微信公众号

咨询老师

微信扫一扫
山东自考网在线咨询电话
【热点】 山东省自考管理系统 成绩查询系统 准考证打印入口 自考日程 免考申请 转考申请 实践考核 毕业申请 学位申请 论文答辩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在线咨询

2020年山东自考中外民俗章节知识点整理二

整理编辑: 山东自考网

发布时间:2020-10-21 15:35:21

阅读量:

第二章 服饰民俗

1、服饰: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其构成:衣着;各种附加的装饰物;对人体自身的装饰;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

2、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服饰的保护作用是第一位的。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以遮身蔽体,防寒御署为主要目的。(2)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3)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登记身份的标志。(4)反映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3、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原因(因素):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用途、民族、季节、质料、色彩、样式、工艺。

4、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2)求吉心理;(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5、中国汉族服饰民俗流变

(一)古代汉族服饰的发展:

(1)商朝时期的三种服饰:①免冠,身着窄袖圆领衣,手上带枷,其身份大概是奴隶或俘虏②头戴平顶帽,身穿翻领绣衣,腹前兽头纹蔽膝③头戴尖帽或裹巾子,上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裳。

(2)西周时期:上衣下裳,腰间束带渐宽,衣身出现宽博的式样。

(3)春秋战国时期:深衣和胡服出现。(胡服: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他们常年在马上生活,为适于骑马,多穿紧身窄袖的短衣、裤和皮靴)。

(4)西汉时期:上下连体的长衣统称袍,成为贵族的主流,短衣与合裆裤多为劳动者所穿。另一变化就是冠式。

(5)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服大规模渗透,形成中国服饰的重大转变。

(6)唐代:吸收胡服特点,男子在日常生活中穿圆领袍、穿长靴。

(7)元代:蒙古统治了中国。蒙古男女均穿宽大长袍,用带子束腰,但女装左衽,男装右衽。男子头戴笠子帽,归罪妇女必戴T型姑姑冠。

(8)明朝:禁胡服,恢复唐代的衣冠服饰制度。为粉饰太平,寓意“六和一统”,出现了瓜皮帽,由六片罗锦制成。

(二)近现代汉族服饰的变化:(1)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国统治,男子服饰首先是“剪辫子革命”。(2)就是长衫队列里,加进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女子流行旗袍,青年中学生流行短衣短裙。(3)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流行“列宁装”、“布拉机”。(4)文革时期是中国服饰的倒退期,男女穿军服或蓝灰黑服装。(5)改革开发后,西装、夹卡衫,高跟鞋等。

小编提示:添加【山东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即可了解2023年山东自考政策资讯自考报名流程准考证打印方法成绩查询时间以及领取历年真题资料个人专属备考方案等相关信息!

添加山东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在线咨询报名报考等相关问题
(添加“山东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在线咨询报名报考等相关问题)

填写下方信息,立即领取山东自考《备考方案》!

《山东自考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站文章内容信息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上一篇:2020年山东自考中外民俗章节知识点整理一

下一篇:2020年山东自考中外民俗章节知识点整理三